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 新闻中心>国内>
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| 张掖大佛寺:数字化保护让文物“活起来”
2024-10-18 09:46:14    来源:央广网客户端

“我们正在实施总投资700万元的数字化保护项目,目前数字化采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,数字展厅最迟将于明年‘十一’建成投用,届时广大游客可身临其境了解大佛寺的前世今生,近距离感受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。”甘肃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所长王康说。

张掖大佛寺内的牌坊(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)

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,被称为“西夏国寺”,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(1098年),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,珍藏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,是中国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。寺内大佛为亚洲室内木胎泥塑卧佛之最,收藏的“御赐北藏佛经”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官版刻印佛经,是一座集建筑、雕塑、壁画、雕刻、经籍、书法、绘画等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。

张掖大佛寺卧佛(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)

步入庄严肃穆的大佛殿内,一尊身长34.5米,肩宽7.5米的卧佛映入眼帘。在卧佛身后,十大弟子表情凝重,头脚两端的两大护法威严庄重。殿内南北两侧十八罗汉塑像神态迥异,栩栩如生,皆保存了西夏彩塑的基本面貌。在殿内四周墙面及上层板壁上,所绘壁画生动诉说着发生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。

张掖大佛寺卧佛脸部细节(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)

“张掖大佛寺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,由于年代久远,寺内建筑、雕塑、壁画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。”王康说,2005年至2009年,当地官方对大佛寺内文物本体、佛殿内壁画、建筑、地面等进行维修保护,这也是大佛寺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。

张掖大佛寺内的罗汉塑像(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)

数字化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,也是实现文物永久留存的重要途径。2023年5月,总投资700万元的“大佛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”正式启动,这标志着张掖大佛寺迈入数字化保护新阶段。该项目通过运用三维激光扫描、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,构建大佛寺建筑、壁画、彩塑等重要文物的“数字孪生”,结合线上线下数字化展示技术,充分展示张掖大佛寺建筑、彩塑和壁画的价值。

张掖大佛寺内的壁画(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)

“该项目将建设350平方米的数字展厅,为游客呈现大佛寺历史上的建筑布局,动画再现殿内卧佛建造过程,以及古代典籍里的佛经、壁画、佛经故事等。”王康表示,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使静态的文物“活起来”,还能让数字化文化遗产走近社会大众。同时,将为张掖大佛寺景区注入新的旅游业态资源,让游客通过高科技数字场景深入体会历史文化内涵,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和活态化传承。(记者李红军)

[编辑:张旭]

  • 山西之窗

  •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

  •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